旅行第四天離開煙台市前往濰坊風箏之都。今天行程要先參觀張裕葡萄酒莊,再訪蓬萊仙境,再參觀棲霞牟氏莊園。
張裕葡萄酒博物館 張裕卡斯特酒莊由百年地下酒窖和展覽廳組成,大庭院裡種植一排排、一株株的葡萄樹,葡萄樹的種類有許多種其中以蛇龍珠的品種釀酒最為聞名,深得國際大眾喜愛。清代時期張裕葡萄酒創辦人張弼士在參加法國領事館酒會時聽到法國南部與煙台的經緯度相同,氣候很適合栽種葡萄於是他買下煙台兩座荒山,開墾成1200百畝的葡萄園,時至今日張裕葡萄酒聞名中外並幫煙台在1987年被國際葡萄酒局評為「國際葡萄酒城」的榮耀。
參觀的大酒窖深七米,地窖溫度很適合存放葡萄酒。看見許多名人託莊園釀造的葡萄酒於特定的酒桶內。
蓬萊是中國出現海市蜃樓最頻繁的地方。史書也記載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經來蓬萊求取仙藥,這裡也是八仙過海的傳說故事的發生地。
蓬萊閣景區由蓬萊閣與龍王廟、天后宮、彌陀寺、上清宮、呂祖殿等古建築構成一片古建築群景區。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建於北宋年間是一座寺廟與林園結合,防禦水城牆半圍繞在蓬萊閣的四周圍。
蓬萊閣上神話,相傳八仙在此閣樓喝酒聊天,當酒酣飯飽時,李鐵拐提議邀八仙到海上一遊。眾仙將身上法寶變成過海的工具,各個大顯神通遨遊東海,卻驚動海龍宮,龍王不高興逮了藍采和,將他關入龍宮,七位仙人大怒而大鬧龍宮要救回藍采和,兩路人馬交戰激烈,八仙殺了兩位龍子,當雙方打得難分難解時,觀音菩薩正巧經過才化解這場爭鬥。
黃海與渤海分界座標是二龍戲珠,此處是黃、渤海南端的起點。
蓬萊水城古稱登州港,早在隋唐時期就有的港口也是最早的軍港。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燈塔、城牆、砲台、護城河等的海港建設和防禦性建築,至今都保存完好。故這裡也稱為蓬萊水城。
戚繼光為山東蓬萊人,他是明朝的軍事家。嘉靖、萬曆年間率領強悍的戚家軍於浙、閩、粵沿海諸地,勇敢對抗來犯的倭寇,歷經十多年,大大小小戰事八十餘次,掃平倭寇之患,成為明朝抗倭寇大將領,此地曾是戚將軍帶領軍隊防守之地。
棲霞牟氏莊園 北方的大地主牟墨林家族聚居的大莊園,整個莊園建築的敦實堅固,結構完整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典型封建地主莊園。被專家學者評為百年莊園的活化石、傳統建築的瑰寶也有中國民間小故宮之稱。
結束參觀踏出牟氏莊園的側門抬頭看見門上對聯"勤儉家風、耕讀事業",牟氏家族本著中國傳統的美德精神經營這永續龐大家族莊園。雖然現已收為國家重點的保護單位,願此美德情操應繼續傳承下去。
第五天濰坊世界風箏的發源地,風箏來源追溯魯國大思想家墨翟製作的第一支木鳶開始已有2000多年歷史,從前濰坊稱為鳶都,製作風箏技術聞名世界70%以上的風箏都由濰坊此地出口販賣。楊家埠民俗大觀園此觀園可以讓我們對風箏民俗藝術有更深一層了解,這裡由風箏博物館、藝品製作場、民俗館、年畫館、嫦娥奔月台及明代保留至今的建築群一同組成,這裡有解說員詳細介紹濰坊風箏的製作與歷史由來及木版年畫印製還有濰坊一些民俗風情故事。
風箏的製作從削竹片的木梗到黏糊紙片及在紙鳶彩繪設計各式各樣風箏,有身體會動、眼睛會轉,巨型、小型琳瑯滿目。
木板年畫的製作利用木板構圖刻印,塗色勻稱飽滿、線條流暢簡潔、色澤凸顯、對比強烈、年畫取材於農村生活。
周村古商城大街 周村大街是封建時期經濟轉型時興起手工業商業城,明清時期更發展成我國北方的重要商城,有"天下第一村"美稱。所以此商業街道稱為周村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商業街道。
泰安的岱廟 座落於泰安南麓是登泰山的第一景。自漢朝起岱廟就是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靈舉辦祭祀大典的場所。岱廟四周城牆高達十公尺是中國現存最高規模的廟宇建築,完全仿造古時帝王宮殿,依照南北縱軸線,左右對稱來設計,南面起正門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眖殿及後寢宮;庭院古樹參天、松柏蒼勁、碑刻林立,這些都有上千年歷史文化。
第六天旅遊重點登泰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表示登上泰山頂便能感受到天下奇景,泰山融合了歷史文化與壯麗自然美景為一體。史書記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進神靈也」,所以泰山是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代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泰山容貌雄偉壯觀,風景秀麗,古人形容泰山樣貌氣勢為"吞西嶽華山、壓南嶽衡山、駕中嶽嵩山、軼北嶽衡山",泰山稱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也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譽。遊客從桃花源索道搭纜車到南天門,再慢慢攀爬到玉皇頂上的至高點。
從泰安岱廟(海拔150公尺)起至中天門(海拔847公尺)到南天門(海拔1450公尺)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公尺)層層疊起,一條軸線三重空間,據說登山台階有6600台階像似一條龍盤旋而上成了泰山獨特景觀。
登頂沿途山壁上都刻有名人題字,如人民幣五元的五嶽獨尊,還有孔子登山石、山高望遠、五嶽之尊、海岱悅目,登泰山看祖國壯麗等等。登泰山同時也像去博物館欣賞書法創作大作。
碧霞元君祠位於泰山頂上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她源自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的山神信仰被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聖母」等。她對中國北方文化有重大影響力,民間傳"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碧霞元君相傳是有求必應,因此廟裡香火很鼎盛,這寺裡滿滿是還願的信徒。
大觀峰削壁崖上,題刻了歷代碑銘。其中「紀泰山銘」是唐玄宗封禪撰寫的銘文,紀載著歷史的見證是十分珍貴的國寶。
玉皇頂是泰山主峰。因為山頂上有間玉皇廟而稱玉皇頂又稱太平頂、天柱峰。殿前有顆"極頂石",這石標誌著泰山最高點1545公尺,極頂石旁有"古登封台"的碑刻,說明歷代帝王在此封禪時設壇祭天的地方。這裡風景從東邊亭子可望見"旭日東昇"西邊亭子可觀賞"黃河金帶"十分美麗~~~~
靈岩寺 明代詩人王世貞曾道說"登泰山不至靈岩不成遊"。所以大夥特地安排參觀泰山西北方的靈岩寺,靈岩寺為中國四大名剎之一,靈岩寺風景秀麗。靈岩寺歷史地位崇高,唐代西天取經高僧玄奘也曾住在此翻譯經文。自唐太宗以來歷代帝王到泰山封禪時也都會到此寺來參拜。
寺內有幾棵千年老樹,寓意深奧如剛入寺廟看見柏樹與柿樹長在一起呈現"百事如意"那株。樹木告知來訪遊客"百事如意"
千佛殿 千佛殿正中央供著三身佛,「法身」毗盧遮那佛居中、東邊「報身」盧舍那佛、西邊「應身」釋迦摩尼佛,這三身佛也靈岩寺寶物。四周藏有四十羅漢彩色泥塑,三十二座製作於宋代;八座明代,塑像栩栩如生,每一尊的形態都不一樣,有如真人羅漢,泥塑羅漢連手上的青筋都清晰可見、活靈活現而且每一尊表情也不一樣,有歡樂、有落寞、有悲哀,這些泥塑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的價值,梁啟超先生稱這些泥塑為"天下第一名塑"。
辟支塔建於宋代為九層閣樓磚塔,高55.7公尺,塔基為石築八角,鐫刻著古印度阿育王皈依佛門的故事。宋代文學家曾鞏曾稱讚靈岩寺為「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的詩句。
墓塔林 是唐代葬歷代靈岩寺住持高僧之地,具有有167座墓誌銘、石碑81幢。
聊城 從明珠碼頭乘船,自駕遊東昌湖,在船上觀賞聊城風光有舞鳳廣場、南關橋、南關島、月亮島、東昌古城、光岳樓、龍灣橋、京杭大運河、大小碼頭、廊橋、鐵塔、北關橋等等。傍晚時分驅船遊湖,涼風徐徐吹來,雖然驚險重重,航路有點擱淺偏移,但還算安全歸航,蠻充實的湖面記憶畫面。
結束山東第六天行程明天將往梁山、曲阜、濟南前進,繼續快樂旅行最後會回到青島市~~
待續 體驗山東之美(三)